作息規律
“作息”即指勞作和休息。漢代王充在《論衡·偶會》中指出:“作與日相應,息與夜相得也。”強調作息應該順應自然節律。養生的作息常規,強調日常的作息應“因天之序”,作息時間順應自然規律和人體的生理節律,循序而動。
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的生命活動都要保持一定的節律,才能發揮******的功能狀態,有利于生物節律的形成和穩定,從而有益于身心健康;相反,作息無常度則會擾亂人體固有的生物節律,使臟腑組織耗傷,危害生命健康。
自古以來,我國人民就對規律的作息十分重視?!端貑?middot;上古天真論》云:“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”“起居有常”,主要是指起臥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一定的規律,并合乎自然界和人體的生理常度。這說明起居有常是規律作息的重要法則。
規律的作息,關鍵是要培養規律的生活習慣,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,使人生機勃勃,精神飽滿地工作、學習。因此,培養規律的作息習慣,每日應定時休息、定時工作學習、定時用餐、定時鍛煉、定時洗澡、定時排便等,一切皆按規律而行,并持之以恒,才能增進健康,盡終其天年。
首先,遵循天人相應規律。建立規律的作息習慣,應注意起臥休息應與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相適應。中醫養生學認為,人體生命活動是與外界相應的,形成了一定的固有節律。常人應遵循其規律來安排作息,方可養護正氣,規避邪氣,有益身心。例如,一年之內,自然界有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人的日常作息也應相應形成春夏晚臥早起,秋季早臥早起,冬季早臥晚起的不同規律。一日之內,平旦之時陽氣從陰始生,到日中之時,則陽氣最盛,午后則陽氣漸弱而陰氣漸長,深夜時分則陰氣最為隆盛。相應地,人們應在白晝陽氣隆盛之時從事日?;顒?,而到夜晚陽氣衰微的時候,就要安臥休息?!端貑?middot;生氣通天論》所謂:“暮而收拒,無擾筋骨,無見霧露,反此三時,形乃困薄。”總之,人體的規律作息習慣要符合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道理。
其次,遵循生物鐘規律。建立規律的作息習慣,人體要注意遵循自身生物鐘運轉規律。只有根據機體自身的陰陽體質狀態來調整建立相應的作息規律,才能保證體內生物鐘的正常運轉,才能建立各種各樣有節律的條件反射。例如,工作時間,應隨著年齡體質而作相應調整。常人一般為八小時,但年老體弱精氣不足者,則應相應地縮短工作時間。規律作息習慣的建立,可使體內各種功能活動更加協調統一,更好地與外界環境相適應,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,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能長時間維持正常狀態。